速递!关于婴幼儿的乙肝和丙肝,这些你是否都知道?
2023-06-13 18:27:38   医脉通儿科

作者: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(原济南市传染病医院)主任医师  汪明明

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乙肝和丙肝可发生母婴传播,终身影响被感染者的健康。提高婴幼儿期(3岁以内)乙肝和丙肝的认识并加强防范,可以有效地降低乙肝和丙肝的发病率,改善疾病的预后和转归。

一、感染及流行情况

乙肝的母婴传播多发生于围生期,在孕晚期或分娩过程中通过血液和产道分泌物传播。

其感染机制为:

①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母体子宫强烈收缩,使胎盘的通透性增加,母体的微量血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;

②分娩时新生儿摄入产道里的血液、羊水或其他分泌物;

③新生儿皮肤或黏膜破损,在产道里与母体的血液、羊水或其他分泌物接触。

我国于1992年开始在新生儿中接种乙肝疫苗,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,2007年实行完全免费接种。在我国将乙肝疫苗接种列入儿童计划免疫前,乙肝以母婴传播为主,占30%~50%。母亲HBV DNA载量与新生儿乙肝病毒(HBV)感染的风险密切相关,HBV DNA载量越高新生儿感染的风险越大;HBeAg阳性母亲更易致新生儿感染。

儿童丙肝的流行率低于成年人,估计全球儿童发病人数为350万到500万。母亲丙肝是新生儿丙肝病毒(HCV)感染的高危因素。母亲丙肝,孩子发生感染的概率为5%~6%,一般发生在分娩过程中,其感染机制与乙肝类似。如果母亲同时有人免疫缺陷病毒(HIV)感染,在分娩时把HCV传播给孩子的风险会增加2~3倍。母亲HCV RNA水平越高(>6 log10 IU/ml),孩子发生感染的风险也越高。

二、预防感染和母婴阻断

1.做好产前或孕前预防:

①乙肝母亲,若HBV DNA定量>2×105。IU/ml,可于妊娠第 24~28周抗病毒治疗,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。药物推荐替诺福韦(TDF)或丙酚替诺福韦(TAF)。用药前应与孕妇及亲属充分沟通,知情同意后再用药。

②育龄期丙肝女性,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,待治愈后再考虑生育。丙肝目前是可治愈的疾病,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(DAAs)治疗(每疗程8~12周),95%以上的患者可达到治愈的目标。抗病毒治疗可采用泛基因治疗方案,如丙沙通(索磷布韦/维帕他韦片)或艾诺全(格卡瑞韦/哌仑他韦);或采用基因特异性治疗方案,如基因1型可选用择必达(艾尔巴韦/格拉瑞韦片),基因2型可选用夏帆宁(来迪派韦/索磷布韦片)等。

2.阻断母婴传播:

孕妇为乙肝或丙肝,应尽量缩短产程,避免延迟破膜和羊水穿刺,保护胎盘的完整性,减少新生儿与母血的暴露时间。在分娩过程中,尽量少用或不用助产工具,以免损伤新生儿皮肤。虽然无充分的证据证明分娩方式会影响母婴传播的发生率,但仍建议对乙肝或丙肝高病毒载量孕妇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;有研究认为,对HCV血液病毒载量高或并发HIV感染的孕妇择期剖宫产,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。

若母亲为乙肝,孩子出生后应按标准程序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。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采用规范的阻断措施,但若母亲HBeAg阳性且HBV DNA高水平,其孩子仍有5%~10%发生HBV感染。

目前尚无丙肝疫苗可用于丙肝的母婴阻断。

目前无证据表明乳汁中会有乙肝或丙肝病毒,乙肝或丙肝女性可正常哺乳,但有乳头破溃者应暂缓哺乳。

三、感染监测

对乙肝或丙肝孕妇所生婴幼儿需进行监测。

1.对乙肝孕妇所生的婴幼儿不宜过早进行疫苗接种评估,因为出生时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导致表面抗体假阳性,或因接种乙肝疫苗导致表面抗原假阳性。可在全程免疫接种完成后一个月进行免疫评估,若表面抗体

2.对丙肝孕妇所生孩子,在1岁内检测HCV RNA仍存在较多争议。支持者认为:早期超敏HCV RNA检测可以提高感染的检出率,阴性结果强烈提示未感染,阳性则有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。反对者认为:早期检测并不会改变18月龄及18月龄以后的确诊结果;HCV RNA检测的费用比抗体检测昂贵;在3岁或3岁以前没有可干预的治疗措施,且病毒可自发清除(到4岁时,25%~50%的婴儿期HCV 感染可自发清除)。

美国CDC的推荐意见为:母亲HCV感染,对其所生孩子进行HCV监测是必要的,但丙肝抗体的检测应在出生18个月以后进行,也不建议在出生18个月以前反复检测HCV RNA。若患儿在6个月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(如输血史、不安全注射史等)及抗-HCV和HCV RNA阳性可诊断丙肝;若HCV感染持续超过6个月则考虑为慢性HCV感染。由于对丙肝的母婴传播无有效的预防措施,故不推荐对孕妇进行HCV抗体检查,丙肝的筛查应在怀孕前。

四、治疗

婴幼儿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大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,身体状况良好,是否抗病毒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
对于乙肝病毒感染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患儿不予治疗。对于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儿,可给予抗病毒治疗。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 DNA复制,提高肝酶的复常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,但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和耐药性。目前美国FDA批准用于乙肝患儿治疗的药物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(≥1岁)、恩替卡韦(≥2岁,体重≥10kg)和替诺福韦(≥2岁,体重≥10kg)。药物剂量应严格按要求以千克体重计算。

对于丙肝,目前尚无推荐用于12岁以下婴幼儿和儿童的直接抗病毒药治疗方案,如有必要可给予保肝降酶治疗。

参考文献

[1]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,中华医学会肝病  学  分会.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(2022 年版),中华肝脏病杂志, 2022, 30(12): 1309-1331.

[2]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,中华医学会肝病  学  分会.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(2022 年版),中华肝脏病杂志, 2022, 30(12): . 1332-1348.

[3]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,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,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.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(2021年),中华传染病杂志,2021;39(3):138-144.

[3]https://www.cdc.gov/hepatitis/hbv/hbvfaq.htm#treatmen

[4]https://www.hcvguidelines.org/unique-populations/children

[5] https://www.cdc.gov/hepatitis/hcv/hcvfaq.htm#accordion-1-collapse-5

关键词:

上一篇:激光芯片厂商启动代工扩产项目,周产超1000片晶圆
下一篇:最后一页